2014年2月26日 星期三

聖地巡礼-K-ON 劇場版英國倫敦 #9

離開 ibis London City 之後五位小姐在旅館門口外討論該怎麼去 ibis London Earls Court,在地圖上兩點直線距離非常遠,Mio 看到附近有公車站牌,但是沒有直達的路線。沒去過英國應該都知道英國的巴士長甚麼樣子,雙層紅通通一台,雖然有分新舊款,但大致上還是維持傳統的紅色雙層風格,Mugi 提議搭計程車直接過去,考慮到 Yui 容易暈車所以作罷。

稍微看了一下公車站牌,這一站叫做 Wood Green Station,是 67 號公車的起站(終站),Wood Green 發車,中停六站後抵達終點 Aldgate Station,距離非常非常短,不過這個公車站已經停用,要搭車 67 號車的請自行前往 Turnpike Lane Station。HTT 成員最後選擇搭地鐵直達 ibis London Earls Court 是正確的選擇。

這邊只有 67 號公車經過
0:47:16

Yui 看到經過的雙層公車很好奇提議要搭,但 Mio 看路線圖之後發現到不了,Azusa 看地圖發現地鐵似乎可以直達,所以改搭地鐵過去。HTT 的英國行到目前為止幾乎都是 Mio + Mugi 頂下來,如果只有其他三位飛到英國可能出機場就被放生了,自己也是第一次到英語系國家自助旅行,經過幾次與當地人的對話之後放心不少,關鍵字聽得懂、敢講、臉皮厚一點就完全沒問題,在下的英文能力在台灣也還普普,不算頂好不過也沒很糟糕,已經足以應付旅館櫃台、車站以及餐廳。

67 號的時刻表因為公車站關閉被抽掉了
0:47:30
決定搭地鐵之後,一行人推著行李到月台去等車。這一站是 District line 的 Aldgate East station,旅館門口出去右轉就可以看到入口,交通非常便利。電影中不清楚他們只買紙本車票,還是持 Oyster Card 或 Travelcard 進出地鐵站,個人猜測是紙本車票,原因如下;Aldgate East 是她們在倫敦首次搭乘地鐵,而且是因為突發狀況而臨時決定的交通方式,加上英文能力有限,應該沒有辦法再短時間內與站務人員詢問各種票券的使用方式跟差異,所以看到售票機買紙本票的可能性最高。

在倫敦地鐵也有類似悠遊卡或日本 Suica 的感應式電子車票,稱之為 "Oyster Card",有些人稱 "牡蠣卡","Oyster" 就是 "牡蠣" 的意思,香港叫它作 "蚵仔卡",意思差不多。使用方式幾乎一樣,首先必須找到販售 Oyster Card 的機器,然後投入紙鈔或硬幣購買,購買時可以選擇初次使用的加值金額,不是每個站都有販售 Oyster Card 的機器,可以到倫敦交通局的網站查詢販售點,除了車站內販售以外,市區內數百的特約商店也可以買到。

跟悠遊卡、Suica 差異較大的就是收費方式,一樣是進站感應一次出站再一次,但是收費標準不完全靠進出站間的距離來計算,而是看兩站之間是否有跨 Zone 與乘車時段,所謂的 Zone,可以想成把倫敦市中心當成圓心,然後畫上許多同心圓慢慢向外,最內圈的區域叫 Zone 1,接著往外一圈的區域叫 Zone 2,以此類推總共 9 個 Zones。另外所謂的乘車時段,分為 "Peak(尖峰時段)" 跟 "Off-peak(離峰時段)",Peak 的票價略高於 Off-peak,這些票價差異都可以在倫敦交通局的網站找到,票價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漲,最近一次漲價是今年 1 月。

Oyster Card 以外還有一種遊客常用的交通票券,叫做 "Travelcard",其中又細分為 1 day 與 7 days 兩種,就是一日券或七日券的意思,固定天數內搭到爽。購買之前必須決定天數、時段與 Zone,除非搭配 "London Pass" 一起使用有其他天數選擇以外,一般的 "Travelcard" 就只有 1 day 或 7 days 兩種,時段有 "Off-peak(離峰時段)" 與 "Anytime(不限時段)" 兩種選擇,Zone 有 1-2/1-3/1-4/1-5/1-6 五種選擇,倫敦大部分的觀光重點都在 Zone 1-2,也是遊客最常買的類型。旅遊行程適不適合用 Travelcard 取代 Oyster Card 端看個人規劃,像我很懶惰就直接在機場買 Oyster Card 而已,要怎麼扣隨便它,想要精算的請做足功課,將所有路線規劃出來再與 Travelcard 比價,最後挑一個便宜的。

另外就是可以請票務員將 Travelcard 的功能放入一張現有的 Oyster Card 內,如此一來進出站感應 Oyster Card 就不會扣掉原本裡面的儲值金,而是依照放入的 Travelcard 在固定時間內吃到飽。假設我買 7 days Travelcard Zone 1-2 Off-peak 放到 Oyster Card,七天內在離峰時段使用這張 Oyster Card 進出 Zone 1-2 的任何車站都不會額外收取費用,第八天開始,或是七天內在尖峰時段進出站,或超出指定範圍(Zone 1-2)的車站才會扣到原本 Oyster Card 的儲值金。


Aldgate East 採雙邊月台設計,站在其中一側往另一側拍去
0:47:41
下圖 Yui 發現 Azusa 走得很慢,回頭問她怎麼了。Aldgate East station 有兩條地鐵線,一條是 District line,另一條是 Hammersmith & City line,在多條地鐵線交會的車站必須仰賴電子看板的資訊,上面會顯示過幾分鐘之後會是哪一條地鐵線的列車停靠,並且往哪個方向行駛。有時候會看到連續三班 A 地鐵線的列車停靠,第四班才是 B 地鐵線的列車,兩條線繁忙程度不同就常發生這種事。

踏著巡禮前輩們的腳步來到這非常感動
0:47:42
Azusa 穿了新鞋來腳很痛,走路速度變慢被 Yui 發現。讓我想起前年四月前往京都做 K-ON 的聖地巡禮,當時也是買新鞋穿過去,第一天在豐鄉小還沒怎樣,第二天單日 10 公里的步行拍攝開始發現不妙,回去一看已經長了水泡跟破皮,當天回住處經過藥妝店買了 Ok 繃應急把容易摩擦的地方貼上減緩疼痛,非常能體會 Azusa 穿新鞋來的痛苦。

上一張的裁切
0:47:43
Azusa 還在腳痛不知道該怎麼辦。這篇算是倫敦地鐵簡介,很多名詞跟台灣熟知的名詞完全不同,"地鐵" 這個英文本身,在美國叫作 "Subway",在英國叫做 "Underground","出口" 在美國叫做 "Exit",在英國卻是 "Way out","電梯" 在美國叫做 "Elevator",在英國稱為 "Lift"。


0:47:54
Yui:「那就去買新鞋子吧!」
Azusa:「不用不用,大家都累了...」

日本人不敢添別人麻煩的民族性在這表露無遺,即使是熟人。這種性格有些地方卻是表現過度,例如電車上很少人禮讓給老年人乘坐優先席就是個問題,很多人不是不想禮讓,而是擔心被禮讓的人覺得尷尬,所以不敢表達自己想禮讓的意圖,與其說日本人冷漠,不如說太執著於怕給人添麻煩,台灣人在這方面的拿捏勝過日本人。

到倫敦除了拍地板,我還會拍牆壁
0:48:02
善良的 Mio 救了 Azusa,藉故說要去某個地方看搖滾類型的衣服,實際上就是幫 Azusa 解套,讓 Azusa 可以順道買自己適合的鞋子。倫敦地鐵在月台上有種設備叫做 Help Point,用來向站務員詢問列車資訊,或是緊急情況時向站務人員請求協助,在台北捷運上也有類似的按鈕跟對講機可以跟列車司機通話,但僅限於緊急情況,緊急情況外按下會被罰錢,但倫敦地鐵的 Help Point 不是這樣,連問個票價或轉乘資訊也可以使用 Help Point。

牆壁上凸出來的圓形裝置就是 Help Point
0:48:06
以下是 HTT 前往 Camden Town 帶過的幾個畫面,BGM 是 OST #20 "London E",在我前往 Camden Town 的路上腦中都是這段音樂,感覺就是跟著 HTT 一起參與屬於她們的畢業旅行。

月台內有時鐘的車站很少見
0:48:15
五位小姐邊吃糖果邊等車,能夠相約去地球的另一端旅行實在很難得。跟朋友一起出國是考驗友情的機會,很多朋友甚至情侶,一趟回來感情生變,在下某次去日本跟了一位前同事,在日本當地發生了一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回台灣後完全不想跟這位前同事說話,在那之後出國就堅持獨自一人。

這站不知道為甚麼很多東方臉孔的遊客
0:48:22
等車途中,除了 Mugi 還有部長只有帶鼓棒以外,其他三位都帶著自己的 Guitar、Bass 其實很突兀,只是為了埋英國 Live 的梗,如果不是壽司店事件跟臨時公演的話,她們帶過去的樂器完全用不到,總不能說為了臨時狀況刻意攜帶,而且是用得上樂器的臨時狀況,說 Yui 不想離開她的 ギー太 就算了,其他成員也幾乎全部攜帶,有點牽強。

這一站的兩邊月台跑來跑去
0:48:25
與上圖同一個位置拍攝列車進站。

這張的重現度就不要求了
0:48:28
Aldgate East station 是個人 Day3 的行程,下一篇 Camden Town 是 Day2,巡禮文配合劇情進度貼上,跟實際巡禮順序不完全吻合,要做到完全吻合太浪費時間了,再多給我一天也許做得到。Aldgate East station 的畫面到這邊結束,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