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7日 星期日

聖地巡礼-K-ON 劇場版英國倫敦 #26

這邊是 Arundel Street,在 Underground Temple 附近,戶外演出到這邊進行到第二首的副歌第二輪,下面三個畫面都是一秒內瞬間帶過。這個畫面有點難找,很多日本巡禮客也會漏掉,電影畫面右上角有個雕像是重點,我把倫敦能找到的雕像形狀比對一次,最後確定是 Gladstone,才找到這個座標,應該是巡禮準備過程中最花時間的畫面。

Gladstone 是一位一百多年前的政治人物
1:19:43

這邊是離 Jubilee Gardens 有點遠的 Tower Bridge,先前有介紹到,這個畫面是站在 Tower Bridge 上往 Butler's Wharf 的方向拍去。"Butler's Wharf" 這名詞在早期只是代表這邊的一個貨運碼頭,"Wharf" 就是碼頭的意思,因為貨運類型的碼頭,所以不用 "Pier" 這個名詞,有些情況下 "Wharf" 甚至可以當動詞,將碼頭本身的功能性更加結合,在一百多年前這裡曾經是世界最大的茶葉倉庫,庫房就在畫面右上的建築,現在已經改建成住宅跟辦公室。

Butler's Wharf 早已轉型成觀光碼頭
1:19:44
英國古老的英雄人物 Boudiccan 女王的雕像,雕像名為 Boudiccan Rebellion。故事距今約兩千年前,羅馬帝國入侵不列顛時率領當地軍民起義的女王,雖然起義最後失敗使得羅馬帝國獲得決定性的統治,但是也一度讓當時的羅馬帝國皇帝考慮要不要退出不列顛。不列顛(Britain)指的是現在英國這幾個群島,也稱不列顛群島,當年羅馬帝國入侵的是不列顛群島中的大不列顛島,也是目前三個聯合王國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所在的最大島嶼。

Boudiccan 率領十倍於敵人的部隊結果還是戰敗
1:19:44
畫面回到 Jubilee Gardens,他們的戶外舞台的正後方就是收費公廁,費用是 30p,我以為會沒甚麼用,結果還是不少人進去。電影中舞台周圍都是草皮,實際上差得可多了,地面完全不適合架設舞台。

九點以前人煙稀少
1:20:06
這張重現度的缺露是器材的問題,也許 14-24mm 可以解決,小相機拍這樣就夠了。其實聖地巡禮用廣角很適合,現在相機的畫素越來越高,不像以前裁切後都很悲劇,近兩三年的 DSLR 稍微裁切後細節還是很棒,而且廣角的優勢在於能拍進去的東西很多,拍太多裁掉就好,如果鏡頭不夠廣,拍不到就是拍不到,除非事後接圖,不過有接過的都知道,事前的準備動作少不了,必須確定 1) 欲接圖的拍照水平必須一致,2) 廣角端拍照後接圖超級悲劇,3) 快門、ISO、光圈、WB 必須一致,總之就是要腳架然後全部手動。

認真考慮買支廣角的來巡禮
1:20:08
類似這個畫面應該貼過好幾張了。

沒甚麼好說的,就是 Big Ben + London Eye
1:20:14
看到左邊這棵樹也確定畫面真的在這邊,路燈跟 Big Ben 的比例因為站太近變成這樣,無意間的失誤,應該站遠一點比例會比較正確,或是看電影畫面中部長的鼓跟 Yui 的比例就知道應該是長焦畫面。

還是沒甚麼好說的,就是 Big Ben + London Eye
1:20:17
下篇是 Jubilee Gardens 的最後一篇,也是倫敦市區的最終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